首页     |    展会预告     |    往届回顾     |    茶文化     |    媒体报道     |    资料下载     |    参观服务     |    合作单位     |    联系我们
  茶文化 首页>> 茶文化

明朝中期紫砂壶的起始与发展

  在羊角山出土的紫砂残器的制作工艺,与南京在1965年中华门外马家山油坊桥,考古发现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中的紫砂提梁壶倒是有许多相似之处。该壶是我国目前已知有纪年可考发现的最早紫砂壶,该墓的主人吴经,《明史?宦官传》有传。该壶可视为明中期紫砂壶的标准器,如果将吴经墓出土的紫砂提梁壶与羊角山出土的紫砂残器相比较,所得出的结论,羊角山的紫砂壶上限很有可能就不会到北宋,如果仅仅从部分打泥片成型的残器制作工艺来判断,制作年代可能会是明中期以后,其它的捏塑成型之类的残器可能相对要早一些。

  这类判断,可在唐寅(1470-1523年)、文征明(1470-1559年)、王问(1497-1576年)、仇英(约1502-1552年)的绘画作品中得到证实。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,能见到明成化至明万历的紫砂壶的形态演变。有些壶从绘画中可以看出是用来煮水、煎茶,还不能称作紫砂茗壶,如唐寅《事茗图》中的提梁壶,仇英《松溪论画图》中的软提梁壶,均是用来煮水、煎茶。王问《煮茶图》中的提梁壶,从流的部位、形状来看,很像是金属壶。但文征明《品茶图》(作于嘉靖十三年,1543)中的紫砂壶,显然是用来泡茶的。

  茶书、笔记小说也都是在明中期以后才陆续开始提到紫砂壶。

  据《明会典》︰「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九月,诏建中发贡上贡茶,罢造龙团,听茶户惟采茶芽以进,有司勿舆。天下茶额,惟建宁为上,其品有四:曰探春、先书、次春、紫笋。」因太祖下诏,罢造大小龙团,惟采茶芽以进。饼茶日趋衰落,散茶兴起。饮茶方式由煮、煎改变为泡茶。新的饮茶方式的出现,必将带动和产生新的相适应的茶具出现。

  正因为泡茶法的提倡与普及,便相应产生了以泡茶为主的茶壶,由于宜兴地区有着悠久的传统制陶制瓷技术和种茶饮茶习俗,这给予以泡茶为主的紫砂茗壶的出现,提供了先决条件。

  宜兴地区的先民们,正是在明中期的这种环境气氛中,逐渐完成了在粗陶中提炼出可精加工的里外不施釉的紫砂壶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紫砂茗壶的制作工艺日趋完美,因而在明末一举获得「茶壶以砂者为上,盖既不夺香,又无熟汤气」。




 
活动预告

中国茶在军运村成各国运动员比赛之
醉品集团“Z•20品牌“战略合
喝茶为什么要备茶点?
有了这份攻略,无忧喝茶全年!
茶叶新零售,创造新价值丨科技普洱
原料价格越来越透明,普洱原料中间
互联网时代,茶叶店如何借鉴“体验
常州市组织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
【百富茶业】茯茶你不得不知的核心
茶的三重境界
湘益茯茶荣获第十一届中部投资贸易
茶文化 | 宋朝人喝茶为何那么浪漫!
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陕西-泾阳
恩施州擦亮“恩施硒茶”品牌,茶业
 

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徐州茶博会    参展感言   联系我们   关于华博   加入华博
苏ICP备17030701号-9  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24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