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城书院院长汉风就徐州茶博会详谈茶道 谈起茶文化,不能不说茶叶,而徐州又不产茶叶,这对徐州茶文化的弘扬有多大影响? 汉风:有一些影响,但由于徐州的地理位置特殊,影响又不大。徐州不是产茶区,但地处南北方交界,素有“五省通衢”之称,商品的流通十分繁荣,茶叶当不例外。像龙井、铁观音、乌龙、毛尖等名茶,在徐州都可以买到。 硬件是基础,徐州茶文化的软件条件如何? 汉风: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,引领着城市的发展。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,兵家必争的战略地位造就了徐州人勇敢、豪爽、重情厚义的良好品德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徐州市民文化性格特征又从“豪爽、激进”不断向“宽容、豁达”转变,形成了充满温情和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,而中国茶文化精神的核心就是“和”,两者形成了一个融合点,给茶文化的弘扬提供了土壤。 徐州的茶文化在历史上有反映吗?徐州茶文化的独特之处在哪里? 汉风:从我掌握的情况来看,至少在西汉时期,徐州人就讲究茶饮了。宋代,苏东城在徐州做太守时,曾多次到云龙山下与隐士张天骥一起品茶论诗。到了建国前后,云龙山北门附近建了云龙茶楼、彭城茶楼等,饮茶之风比较浓厚。 至于茶文化的独特之处,徐州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,又有南方人的婉约,饮食上,酸甜苦辣咸我们都能接受,饮茶上,绿茶、红茶、乌龙都有市场,折射出的茶文化也很特殊,用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”形容最为合适。 茶文化市民 每个人都置身于茶文化之中 茶文化,与普通市民到底有多远? 汉风:不是有多远,而且根本没有距离。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茶文化之中。想想看,家里来了客人,我们是不是要放些茶叶,沏上一杯茶,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?这就是普通市民所体现出的最朴素的茶文化。 “客来敬茶,以茶示礼,既是一种风俗,也是一种礼节。人们通过敬茶、饮茶、沟通思想,交流感情,创造和谐气氛,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。这种习俗和礼节在人们生活中积淀、凝炼和阐发,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处世观念和行为规范。” 我们知道,“功夫茶”的冲泡是非常讲究的,多数的普通市民认为这是一种繁琐,你怎么看待? 汉风:我们每个人都要吃饭,这是必需的物质营养,而茶对于人们来说是精神营养、文化营养。 要想冲泡一杯好茶,只有上好的茶叶还不够,还要有合适的水,适宜的茶具,适中的火候,安静的环境以及怡然自得的心境。其准备的过程,就是培养一个人的耐心、耐性和厚重性格的过程。而从另一方面,从选茶具、选水、直到品茶、回味又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审美情趣。人们品茶,更重要的是心性的修炼、品质的涵养和人格力量的锻造。 有人说,茶文化是名人创造的? 汉风:民众创造了茶文化,名人提高了茶文化。 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。自古以来,爱茶者既有帝王将相,也有平民百姓;既有文人雅士,也有凡夫俗子;既有汉族茶文化,也有少数民族茶文化,不同地域、不同阶层、不同民族的茶文化彼此渗透、互相影响,融汇成丰富多彩的中华茶文化。 茶文化弘扬 在这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年代,意义特殊 徐州在弘扬茶文化方面,面临着什么困难? 汉风:在这个问题上,我们谈一个具体的事物——茶艺馆。茶艺馆作为传播茶文化的一个有形场所,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格调高雅、环境幽静,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场所。在这里,可以坐论茶道、品茗清谈、以茶结友等等。 但是现在,茶艺馆最初的品茶主题已经弱化,并逐渐变成了以提供麻将服务为主,兼顾上网、餐饮等行业的综合性娱乐场所。茶馆中的“茶”味越来越淡,大众娱乐纷纷“借壳”兴旺。这是市场的作用,与市民的文化积淀有一定的关系。 归根结底,作为一个茶文化的传播者,这时就要不断的引导市场,而不要一味的顺应市场,好的习惯可以慢慢养成,好的风气也可以慢慢形成,有了适宜的环境、氛围,茶文化才能得以更大范围的传播。 我们不能否认,这是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代,那么茶文化的弘扬,对于我们的益处何处体现? 汉风: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,归结起来,不外乎是关于人的问题,中国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仍然是一种关于如何做人的文化。我们通常讲的做人做事,不会做人何以成事?所以说,弘扬茶文化在这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年代又有着特殊的意义。 徐州茶博会对于传播茶文化是一个有形的推动,对于打造徐州生活品质之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! 彭城晚报转载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