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   |    展会预告     |    往届回顾     |    茶文化     |    媒体报道     |    资料下载     |    参观服务     |    合作单位     |    联系我们
  茶文化 首页>> 茶文化

清·杨彭年紫砂壶壶艺鉴赏

清·杨彭年紫砂壶壶艺鉴赏

作者:
  杨彭年: 字二泉,清代嘉庆、道光间(1796-1850)宜兴制壶名手。善制茗壶,有的浑朴雅致,有的精巧玲珑,且善配泥色。    
  嘉庆间陈曼生(名鸿寿)作宰溧阳,与彭年合作制壶。世称“曼生壶”,为世所珍。
  并尝与瞿应绍合作制砂胎锡壶,柄上镌有“彭年”印记。彭年制壶甚伙,大多是与陈曼生合作所制。


作品:

曼生铭半瓢壶


在清代江苏宜兴,制壶名家杨彭年与金石学家、与宜兴相邻的溧阳县知县陈曼生合作的作品,由于文化品位高,历来被认为是艺林珍品,可惜存世之作极少。
通高为7.2厘米,口径 5.8厘米,腹径 10.0厘米。整体平滑光亮,腹底大,呈半瓢状。 盖及盖钮与腹呈相似弧形。嘴短而直,近嘴处稍曲向上。 柄向外回转呈倒耳状,此壶典雅古朴,造型朴掘,制作精工, 在壶身一侧,有陈曼生用刀刻的铭文:“曼生督造茗壶弟四千六百十四,为泉清玩”字样。另外,壶底有“阿曼陀室”铭款,柄梢下有“彭年”小印一方,这是曼生壶的重要识别标志。



石梅铭方础壶


这件彭年制石梅铭圆角方础壶,是杨彭年和一位稍晚于陈曼生的文人,即朱石梅的合作制品。
这件圆角方础壶因形似方柿,所以又称柿壶。 它通高 8.0厘米, 壶身为方础,惟没有棱角;而壶嘴、壶盖、壶柄,又棱角分明,这种鲜明的反差,使人在浑圆中见到锐气,在厚朴中见到多姿,自有情趣在其间。壶身一侧,铭刻“ 范佳果,试槐火,不能七碗,兴来惟我 ”字样,其旁的落款是“石梅制”。壶柄下有阳文篆体“彭年”小印。壶底有“石梅仿制”阳文篆书印。由上可见此壶应为杨彭年和朱石梅合作制品,而造型仍是仿陈曼生的。





 
活动预告

中国茶在军运村成各国运动员比赛之
醉品集团“Z•20品牌“战略合
喝茶为什么要备茶点?
有了这份攻略,无忧喝茶全年!
茶叶新零售,创造新价值丨科技普洱
原料价格越来越透明,普洱原料中间
互联网时代,茶叶店如何借鉴“体验
常州市组织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
【百富茶业】茯茶你不得不知的核心
茶的三重境界
湘益茯茶荣获第十一届中部投资贸易
茶文化 | 宋朝人喝茶为何那么浪漫!
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陕西-泾阳
恩施州擦亮“恩施硒茶”品牌,茶业
 

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徐州茶博会    参展感言   联系我们   关于华博   加入华博
苏ICP备17030701号-9  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24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