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笔者走进六枝特区落别乡木厂村,一望无际的土地上,只见一台台挖机在挖基坑,一群群流转土地的“产业工人”欢快地栽种茶苗、施肥、浇水……落别乡以木厂村为主体,在该村及周边的抵耳村等地发展茶叶基地,种植“摇钱树” ,促进村民发展致富,村民心中乐开了花。 木厂村冬无严寒,夏无酷署,雨量充沛,无污染,光照条件较好,适宜种植茶叶。为此,落别乡因地制宜,积极引进某农业公司进驻该村,向农户流转土地,全力打造休闲旅游、观光度假、茶叶发展为一体的万亩茶叶基地。 “祖辈都是农民,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,必须保住承包地。”去年12月18日,木厂村村委主任张琼友动员母亲罗国珍流转土地时,母亲的不满情绪依然强烈。其实,所有村民都不理解张琼友为什么一意孤行要流转村民的土地。 基地建设之初,落别乡虽然整合各方力量成立了茶叶种植工作组,但在工作进程中,无论是流转土地,还是修建产业路,依然遭遇重重阻力,村民们非但不配合,甚至百般刁难。 “白天丈量土地,晚上挨家挨户作动员,把亲戚朋友都得罪了。”张琼友告诉笔者,在动员张文才家流转土地时,他不下跑了20次,说政策、讲道理、谈利益,七十二计全用上,与工作组僵持8个多月后,在其子女参与劝说下,对方才同意流转土地,万亩茶叶基地的土地流转终于划上圆满句号。 “要流转上万多亩土地,很不容易。”落别乡相关负责人感叹道:“只有从外地工作的干部或务工人员身上做文章了。”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动员,部分村民同意以流转土地的形式入股分红。公司抓住有利时机,一边平整荒山,一边修产业路,直到当年12月底,才将发展茶叶基地所需的土地流转完毕。 上述引进的农业公司自2014年4月份进场以来,10名干部职工吃住在山上,赶晴天,战雨天,平整土地、修进场公路、挖基坑、栽茶苗、建观光台,克服了种种困难,截至当年年底,在基地修建了30多公里长、5米宽的产业路,平整了近200座荒山,种植了15000多亩茶叶,修建了3个观景平台,红茶、白茶等20多个茶叶品种已全部种植完毕。 木厂村村民毕德万一家5口人是基地建设的最大受益者,他一家人自当年4月份进基地打工以来,每天收入不下350元,8个月就拿到56000多元。毕德万高兴地说:“不仅能领到土地流转费,还能在家照顾老小,在基地挣到一笔可观收入,何乐而不为。” 抵耳村67岁的陈朝元老人告诉记者,两老在基地打工50多天了,现在进腰包的现金就有1万多元,每天不仅能喝上酒吃上肉,山上1000多棵杉树也“涨价”了,他高兴地说:“做梦都没想到这把‘老骨头’还能挣钱,党和政府的政策真好。” 农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,基地建设高峰时每天多达500多人出工,近期最少也有150余人务工,受益群众近万人。截至去年12月上旬,公司付给木厂村一、二组村民人工工资就达30多万元,预计该村三、四、五组村民的务工收入也是30多万元,加之木厂村每年252万元的土地流转费,人均可增加1300元,木厂村就业基本实现了全覆盖。 昔日木厂、抵耳两村杂草丛生的荒山秃岭,如今已变成了“聚宝盆”,村民们坐在家门口便可务工挣钱,茶叶“摇钱树”的种植,让村民心中乐开了花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