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   |    展会预告     |    往届回顾     |    茶文化     |    媒体报道     |    资料下载     |    参观服务     |    合作单位     |    联系我们
  新闻中心 首页>> 新闻中心

“功夫茶”还是“工夫茶” ?

“功夫茶”还是“工夫茶” ?
投茶前要先用开水“烫壶”,喻之“贵妃淋浴”。

“工夫茶”指茶叶,源于福建

茶友阮先生回忆说,自己在福建与茶人论武夷岩茶时,在他们使用的紫砂壶上,经常发现上面刻着“工夫茶”字样。这应该寓意着福建茶人对他们本土茶叶的骄傲,这可是花了大量工夫做出来的茶。

据悉,清代陆廷灿所著的《续茶经》,收录了《王草堂茶说》,里面详细记载了最早的武夷岩茶繁琐的加工过程。“武夷茶采后,以竹筐,架于风日中,名曰晒青,俟其青色渐收,然后再加炒焙。阳羡山片,只蒸不炒,火焙以成。松罗、龙井皆炒而不焙,故其色纯。独武夷炒焙兼施,烹出之时,半红半青。青者乃炒色,红者乃焙色也。茶采而摊,摊而鹿(摇之意),香气越发即炒,过时不及皆不可。既炒既焙,复拣去其中老叶、枝蒂,使之一色。”说明武夷岩茶既炒又焙,制作工艺异于绿茶,极耗工夫,接近现代青茶品质特点。

清人刘蜻,雍正十年(1732年)在福建崇安县(1989年改为武夷山市)为令时,他在《片刻余闲集》中写到:“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,次则小种,次则小种工夫,次则工夫,次则工夫花茶,次则花香……。”说明在200多年前“工夫茶”就是指茶之名称。

首任农业部副部长吴觉农主编的《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》载:“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。陈宗懋主编的《中国茶经·红茶篇》中,将红茶分为小种红茶、红碎茶、工夫红茶三大类,如祁门工夫、滇红工夫等。

“功夫茶”指泡茶之法,常见潮汕

据悉,“功”、“工”在广东潮汕、福建闽南的方言中音与义是有区别的。在潮洲方言中,“工”念音为“刚”,“功”念音为“攻”。闽南话中的“功”、“工”的音和义也与潮洲相同,即音不同,义也不一样:“工”即力气、时间,“功”为武功、本领、火功。这就说明在茶叶范畴“工夫”与“功夫”是两个含义。如今盛行的闽式、粤式、台式功夫茶,应该是指冲泡技法。

茶友李文雄表示,潮汕茶也属于青茶,其制茶方法,应该源于福建武夷岩茶。潮汕人在承习了茶叶制法之时,与本土的风俗习惯相融合,更是发扬了这一工夫茶的泡茶技法。功夫茶应该是指沏茶的工序和品饮的工夫。

要展示“功夫茶”的技艺,要做到“茶、水、火、器”四者相匹配,缺一不可。器具要有孟臣罐、若琛杯、玉书礤、红泥烘炉等“四件宝”; 茶叶是闽南特产的乌龙茶;水以山泉水最佳;火以橄榄核或无杂烟味的炭为上乘。

斟茶要低斟。

泡“功夫茶”更为讲究。投茶前要先用开水“烫壶”,喻之“贵妃淋浴”,然后放入适量茶叶此道工序谓之“乌龙入宫”。冲泡时水壶要提高冲入,激发乌龙茶的香气,名曰“高山流水”。刮去泡沫谓之“春风拂面”。斟茶要掌握“低、快、匀、尽”四个环节。“低”指壶嘴与盅的距离,越低越好,这样香气不散,茶温不降。“快”即斟茶的速度,将几个茶杯摆成一条线或一个圈,霎时间斟完。“匀”是指所有茶杯里的茶要一样,不能有多有少,谓之“关公巡城”。“尽”指壶中没有剩余,点滴分配到各茶杯中,喻之“韩信点兵”。

茶谚云:“文章风水茶,识货没几个”。这说的是品“功夫茶”的学问,深奥得很。据悉,闽南籍的文学大师林语堂对“功夫茶”还有“三泡”说:“茶最好是第二泡,第一泡如十二、三岁的幼女,第二泡如年龄十六岁的妙龄少女,第三泡则是少妇。”这精妙的比喻,显示他对“功夫茶”体会之深。

文章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更多茶文化咨询请关注徐州茶博会http://www.xzcbh.com




 
活动预告

中国茶在军运村成各国运动员比赛之
醉品集团“Z•20品牌“战略合
喝茶为什么要备茶点?
有了这份攻略,无忧喝茶全年!
茶叶新零售,创造新价值丨科技普洱
原料价格越来越透明,普洱原料中间
互联网时代,茶叶店如何借鉴“体验
常州市组织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
【百富茶业】茯茶你不得不知的核心
茶的三重境界
湘益茯茶荣获第十一届中部投资贸易
茶文化 | 宋朝人喝茶为何那么浪漫!
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陕西-泾阳
恩施州擦亮“恩施硒茶”品牌,茶业
 

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徐州茶博会    参展感言   联系我们   关于华博   加入华博
苏ICP备17030701号-9  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24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