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   |    展会预告     |    往届回顾     |    茶文化     |    媒体报道     |    资料下载     |    参观服务     |    合作单位     |    联系我们
  茶文化 首页>> 茶文化

荥经砂器:从砂锅到茶器花器的蜕变

   许多人对荥经砂器的印象还停留在砂锅药罐上,而它早已实现了蜕变。

   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基因注入今人的生活?优秀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如何实现当代价值?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中,这一直是手工艺人面临的难题。

   在我省,有一些非遗在传承与发展中尝试寻找答案。一方面,人们试图保留传统手工艺所蕴含的核心文化价值;另一方面,又让这些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生活相融合,提升产品附加值走向高端。

   关注非遗的回归与创新,希望本报的报道可以管中窥豹。

   6月24日,“荥窑砂器”创建者叶骁将一组茶具小心翼翼地送上飞机。7月6日-13日,这组以荥经砂器为胎,以南京金箔为饰的茶具,将登上米兰世博会展台。许多人对国家级非遗荥经砂器的印象还停留在砂锅和药罐上,但现在,通过改良创新的它已经重新焕发光彩。

   转变:最大的改变是设计

   成都市新都区海峡茶城二楼,“荥窑砂器”展示馆里总是人来人往。这里有几百上千件秦汉风格的作品,没有华丽的外表和过多的装饰,有的只是古朴、沉稳和内敛。

   仔细观察,发现看似粗犷的杯身,个别部位竟显现出橙、粉、蓝、紫等不同颜色。“这是高温烧制过程中发生窑变造成的,开窑之前谁也不知道它会是什么样,尤其带有孔雀蓝的,十分少见,基本上200只杯子里才会出现一个。”叶骁说。

   采料、粉碎、搅拌、制坯、晾晒、焙烧、上釉、出炉、入库……一道道原始的工序赋予了荥经砂器历史厚重感,而传承两千余年的民间工艺经过艺术家之手,让许多客人颠覆了对荥经砂器的传统印象。在叶骁这里,荥经砂器不再是“简单粗暴”的黑灰色器皿,而是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造型丰富的茶器、花器、餐器。

   “我们最大的改变就是设计。”做工艺美术出生的叶骁,让砂器从形状到色彩都有了更丰富的特征。

   荥经砂器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特有的粘土,俗称白善泥。挖好的泥凼里,人与牛一起炼泥,揉面一般,把黏土炼得干湿相宜,十分柔韧,制作坯子的转盘大多还是手抹或者脚蹬。

   “不过,传统的原料配方并不经烧。”叶骁介绍,同样的泥、同样的窑,为了能烧制出更丰富的作品,他们对原料配方进行了改良;而烧窑方式,也在传统的以煤炭为燃料的基础上,增加了气柴混合、煤柴混合等,“这让开窑那一瞬出现了更多可能性。”

   拓展:走进现代家庭

   2012年一次偶然机会,叶骁在荥经县考察时,意外瞥见一顶砂锅被弃置在废墟里。“古城村曾经家家有作坊、户户卖砂锅,没想到如今市场萎缩得厉害,可喜的是还有一帮人仍在坚持做。”叶骁说,正是那一瞥,他意外发现荥经砂器独特的肌理、风格和所承载的历史,便开始挖掘隐藏在黑砂中的奢侈品气质。

   经过改造后的荥经砂器价值大增,不仅产值增加了10倍以上,手艺人们的工资也翻了几番,工作环境也更加洁净。

   叶骁认为,之所以短短两三年间就有这么多人喜欢他们的产品,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向往着一种慢生活,而“荥窑砂器”的器物则为这种“出世”情愫提供了土壤和阳光。“粘土在炉火中获得重生,幻化成人们喜爱的器物,可以从中感受先人对生活的尊重与热爱。”

   如今,“荥窑砂器”也走上了国际化路线:“荥窑砂器”曾多次出国巡展,同时“荥窑砂器”国际陶艺村也邀请了世界各大洲的陶艺家前来交流、创作。“最近我们正在跟一家国际五星级酒店合作,为他们订制整套的卫浴设施和软装。”

   叶骁还创建了“荥窑炖品馆”,用特制的砂锅烹饪健康的食材,“炖品馆即将在7月开业,以外送为主。”

   保留了荥经砂器的“古色古香”的同时,注重器型演变、更新烧制工艺和拓展全新销售渠道。叶骁的尝试,或许对非遗的传承提供了一条可借鉴之路。




 
活动预告

中国茶在军运村成各国运动员比赛之
醉品集团“Z•20品牌“战略合
喝茶为什么要备茶点?
有了这份攻略,无忧喝茶全年!
茶叶新零售,创造新价值丨科技普洱
原料价格越来越透明,普洱原料中间
互联网时代,茶叶店如何借鉴“体验
常州市组织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
【百富茶业】茯茶你不得不知的核心
茶的三重境界
湘益茯茶荣获第十一届中部投资贸易
茶文化 | 宋朝人喝茶为何那么浪漫!
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陕西-泾阳
恩施州擦亮“恩施硒茶”品牌,茶业
 

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徐州茶博会    参展感言   联系我们   关于华博   加入华博
苏ICP备17030701号-9  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24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