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   |    展会预告     |    往届回顾     |    茶文化     |    媒体报道     |    资料下载     |    参观服务     |    合作单位     |    联系我们
  茶文化 首页>> 茶文化

别具一格的清代贮茶器

   明清饮茶习俗与前朝不同,饮茶之 法一改唐宋流行的烹、点茶的饮法,为煎、泡芽茶的新饮法,制茶、品饮、茶具都变化一新。此时以散茶为主,散茶喜温燥而忌冷湿,如贮存不当,炒制好的茶叶保 存不当,就会破坏茶汤的效果,茶叶贮存用具就显得重要。明清用来保藏散茶的器具一般为砂瓶或瓷瓶。《茶经》中曾说茶瓶“以杭州或宜兴所出”为佳,“宽大而 厚实者,贮芽茶,乃久久如新,而不减香气。”

图(1)

  出土和传世的紫砂和瓷质的盛放茶叶的瓶、罐、钵等形制各异,大小不一。如镇江市一中弹簧厂出土一件清代宜兴窑紫砂带盖钵(图1),通高12.2厘米,口 径14厘米;通体呈扁圆球形,有盖,子口,圆唇,鼓腹,圜底;盖内有一菊花形戳记,内有“荆溪”二字,还有一方形图章戳记“邵文茂制”。邵文茂,清顺治宜 兴紫砂艺人,具体生卒年无考,善制各种器物。此器当为贮藏茶叶的器具。明清时期以散茶为主,如贮存不当,茶叶就会变质,茶叶贮存用具就显得重要,紫砂器用 于贮存茶叶,具有茶色不损的特点。

图(2)

  镇江博 物馆收藏有一件清乾隆款斗彩团花纹盖罐(图2),高12厘米,口径5.6厘米,底径6.3厘米;盖面平坦,正中间绘团花,内为菊花纹,盖边绘缠枝菊花纹; 罐口沿内敛,圆鼓腹,下腹内收,浅圈足;罐肩部与近底部绘小花朵纹,腹部绘团花,内为菊花纹,间以缠枝花卉;圈足内有“大清乾隆年制”三行六字篆书官窑 款。斗彩技法萌发于明宣德年间,成熟于成化年间。清代斗彩有仿成化斗彩,也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品种。乾隆斗彩器型多,装饰华丽,色彩绚丽缤纷。在制作、绘画 工艺方面与雍正朝相似,但也有自身的特色,纹饰往往对称或开光装饰,多见团菊花纹。团花纹成熟于隋代,隋唐陶瓷器上常见,多以模印手法制作,明清两代团花 纹再度盛行,表现手法为彩绘,乾隆时期的团花纹纹样新颖,别具一格。

图(3)

  另有一件清乾隆款白地青花绿龙纹盖罐(图3),高21厘米,口径6.5厘米,底径8厘米;盖面平坦;罐直口,短颈,溜肩,圈足;全器以白釉为地,青花勾 边填以绿彩,肩部绘八宝纹,腹部绘龙纹,近底部绘莲瓣纹;底部有“大清乾隆年制”三行篆书官窑款。此器用于贮存茶叶。此器绿釉近似明代成化、弘治时绿彩器 的色调。其纹饰先以青花绘出,再填以绿彩,色泽明艳,清新悦目。此种装饰的盖罐,康熙时已有,但器型较小,乾隆时制较多,并延续至道光时期。民国时后仿的 绿彩龙纹罐,器型笨拙,胎体厚重。

  明清时期以散茶为主,散茶喜温燥而忌冷湿,炒制好的茶叶需要贮存,贮存器具一般为瓷质和紫砂器。




 
活动预告

中国茶在军运村成各国运动员比赛之
醉品集团“Z•20品牌“战略合
喝茶为什么要备茶点?
有了这份攻略,无忧喝茶全年!
茶叶新零售,创造新价值丨科技普洱
原料价格越来越透明,普洱原料中间
互联网时代,茶叶店如何借鉴“体验
常州市组织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
【百富茶业】茯茶你不得不知的核心
茶的三重境界
湘益茯茶荣获第十一届中部投资贸易
茶文化 | 宋朝人喝茶为何那么浪漫!
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陕西-泾阳
恩施州擦亮“恩施硒茶”品牌,茶业
 

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徐州茶博会    参展感言   联系我们   关于华博   加入华博
苏ICP备17030701号-9  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249号